首页 > 疾病常识 > 其他

治疗慢性胃炎,先搞定这8个问题

来源:医脉通消化科       点击量:3235      时间:2019-12-19

1. 慢性胃炎与胃癌有何关系?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和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除遗传因素、Hp感染情况和饮食状况、生活习惯因素外,年龄与组织学的萎缩甚至肠化生的出现相关。综合多种因素可以“胃龄”反映胃黏膜细胞的衰老状况。一般认为,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为了既减少胃癌的发生,又方便患者且符合医药经济学要求,活检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左右随访一次,不伴有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酌情内镜和病理随访。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证实此标本并非来源于癌旁者,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2. 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吗?


京都共识指出,Hp胃炎无论有无症状、伴或不伴有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均应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因分类,Hp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Hp感染与地域、人口种族和经济条件有关。在儿童时期感染Hp可导致以胃体胃炎为主的慢性胃炎,而在成人则以胃窦胃炎为主。我国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Hp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我国Hp感染率已由2000年前的60.5%降至目前的52.2%左右。除Hp感染外,自身免疫性胃炎也可导致胃黏膜萎缩,约20%的50~74岁人群中抗壁细胞抗体阳性。


3. 为什么说Hp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所有Hp感染者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胃炎。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之间的因果关系符合KOCH原则。Hp感染可在人人之间传播。因此Hp胃炎不管有无症状和(或)并发症,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4. 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还有哪些?


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和乙醇摄入是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主要表现为以胃体为主的萎缩性胃炎,伴有血和(或)胃液壁细胞抗体和(或)内因子抗体阳性,严重者因维生素B12缺乏而有恶性贫血表现。其确切的诊断标准有待统一。此病在北欧国家报道较多,我国少见报道,确切患病率尚不清楚。其他感染性、嗜酸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胃炎和Ménétrier病相对少见。


5. 慢性胃炎的分类有哪些?


慢性胃炎的分类尚未统一,一般基于病因、内镜所见、胃黏膜病理变化和胃炎分布范围等相关指标进行分类。基于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成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可将慢性胃炎分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6.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胃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有无消化不良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分类、内镜下表现、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胃炎可长时间缺乏典型临床症状,胃体萎缩后首诊症状以贫血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其他感染性、嗜酸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胃炎和Ménétrier病症状表现多样。


7. 内镜检查在慢性胃炎中有何作用?


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系指肉眼或特殊成像方法所见的黏膜炎性变化,需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作出最终判断。内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慢性胃炎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检查结果。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对内镜下慢性胃炎病理分类有一定帮助。电子染色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8. 慢性胃炎的治疗有哪些原则?


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虽然尚无明确的证据显示某些饮食摄入与慢性胃炎症状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且亦缺乏饮食干预疗效的大型临床研究,但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慢性胃炎治疗的一部分。目前,临床医师也常建议患者尽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NSAIDs),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大量吸烟)。


证实Hp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行Hp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Hp胃炎治疗采用我国第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的铋剂四联Hp根除方案。Hp根除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应常规行Hp复查,评估根除治疗的效果;最佳的非侵入性评估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13C/14C);评估应在治疗完成后不少于4周进行。


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NSAIDs(包括阿司匹林)后出现慢性胃炎症状者,建议加强抑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根据原发病进行充分评估,必要时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H2RA或PPI。


有消化不良症状且伴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多个中成药可缓解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甚至可能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病理状况,但目前多缺乏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证据。


参考文献:

[1]王婷.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6(23):117-117.

[2]赵桂芹. 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6):85-86.

[3]朱圣煌, 洪水翔, 兰天,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 23(29):45-47.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29-88330535
029-88339112